政策法规

专家解读《政府工作报告》(二):幼儿教师如何提高数字素养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03-29 10:36:58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二、2024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大力发展数字教育。弘扬教育家精神,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。提问: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数字素养?





发展新质生产力趋势下

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数字素养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 

副教授 院长助理 聂晨

 

2024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大力发展数字教育,弘扬教育家精神,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。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,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,发展数字教育不是选修课,而是必修课。考虑到一方面,学前教育阶段不仅是幼儿认知和发展的关键时期,更作为人生终身学习的开端;另一方面,在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趋势之下,随着教育数字技术不断普及和持续发展,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丰富学前教育部门的教学资源,支持幼儿个性化教学,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,促进家校合作,更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体验,提升幼儿未来的竞争力,因此,这为学前教育教师们数字素养的提升带来基于机遇的同时,也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理论方面,国际上已经涌现了一定数量的研究,关注在微观层面上,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的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。这些研究在基于各类实验,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,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:第一,发展教师管理信息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。第二,培养教师使用数字媒体的能力、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来源的能力、处理超文本的能力、评估信息内容的能力以及准备在线知识的能力。第三,为学前教育教师量身打造“信息技术”学科课程,包括交互式教学游戏、动画基础、编程基础和网络技术等基础模块。第四,促进学前教育教师展开服务型学习,鼓励教师对接社区需求的服务项目,在实践中获取专门的数字知识和技能。

在实践方面,世界各国也逐渐关注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,陆续制订出各有侧重,且契合本国实际的政策和措施。以英国为例,第一,明确将数字素养技术加入了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中,确保学前教育教师具备标准要求的数字技能。第二,为学前教育教师设计了系统性,全链条的数字素养发展机制,基于已有的各级监管机构和专业协会,通过不断完善质量保证的规定,持续补充监控与评估体系,进而确保在发展迅速的数字化环境中,学前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能够保持更新。第三,为学前教育教师搭建了专门的在线学习平台,在平台上创建和推适合学前教育教师的课程、网络研讨会和相关资源。第四,推动学前教育机构与教育科技初创公司合作,有针对性的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和工具。第五,通过政府拨款,改善学前教育机构的数字技术必备的硬件、软件和高速互联网的接入。

考虑到我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趋势,同时参考国际研究成果和政策经验,为提升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以下建议:

第一,因地制宜制订符合学前教育和各地发展实际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。在执行教育部颁布的《教师数字素养》标准的同时,学前教育部门根据自身特点,结合全国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,制定适用于当地学前教育教师需求的数字素养标准和技术要求,例如幼儿感兴趣的动画制作、交互式学习、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等,又例如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硬件设备和软件使用规定,从而精准瞄准学前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目标,进而提高行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。

第二,将数字素养全面融入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中。培养体系涵盖数字化意识、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、数字化应用以及数字社会责任中适合等基本模块的同时,也考虑适时加入并不断更新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和在线安全等内容。同时,针对在职教师,一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数字素养研讨会,线上线下结合形式的培训,并综合运用直播、动画以及虚拟现实等载体,使教师们了解、学习并不断更新相关知识、熟悉技术和教学方法。另一方面,推动项目式学习,鼓励教师将数字知识、设备、技术等纳入已有的学前教学课程的准备中,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数字素养、改善相关技能,丰富教学方法。

第三,为学前教育机构和教师积极开发本土化的数字教育资源,拓宽获取数字资源的渠道,以适应我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和需求。一方面,通过各种形式,为学前教育教师提供适合幼儿发展需求的硬件、软件和互联网连接,同时也考虑到未来用于持续更新和维护数字资源的预算。另一方面,围绕我国本土特色,打造与中国文化和教育理念相关的数字内容,更好地满足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幼儿的学习需求。

第四,充分开展科技企业与学前教育机构之间,地区之间,幼儿园之间和教师之间的持续交流和合作。通过科技公司与学前教育机构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,帮助学前教育教师们能够获得、了解、学习和利用好科技的企业的丰富资源和技术。通过不同发展地区的幼儿园之间建立交流平台,促进幼儿教师学习发达地区和先用机构的成功经验,更好地提升自身数字素养水平。而通过教师之间建立的指导和协同机制,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对数字技术不太熟悉的教师进行一一配对,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水平,量身定制辅导计划,促进知识传递,让教师分享与数字素养相关的想法和实践。

第五,实施学前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评估方案。结合各地实际,制定综合评估方案,一方面,建立数字素养考核机制,衡量学前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技能,以及将技术整合到教学实践中的能力。通过对教师数字素养水平的考核,激励教师自我提升,推动数字素养的持续提升。而另一反面,也要在评估方案中注重学前教育教师的身心健康,关注教师长期学习和使用相关软件和硬件,带来心理压力和情绪管理,培养教师积极的心态和抗挫折能力。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